新聞

2024年3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- 2024年3月
締造將來 燃點希望 培養新一代專業賢才
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以「忠誠勤樸,敬主愛人」為校訓,貫徹明愛精神,本着以愛服務、締造希望的信念推行普及教育,為不同學習性向與能力的學生提供一展潛能的機會。學校以學生為本,為他們提供基本學術及科技教育,以配合專業及專上教育或就業的需要。歐陽麗琼校長明白學生有着不同方面的需要,因此教學團隊按他們的需要而作出相應安排,照顧學生未來的發展,致力幫助他們建立目標與自信,藉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適異教學模式 照顧學習多樣性
不論從事甚麼行業,基礎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在課程規劃方面,學校尤其重視拔尖以及英語學與教,以精進學生的學術水平,為此特聘兩名外籍老師(NET teacher)到校任教,並於初中各科皆採用適異教學模式及分層教學設計,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,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。課程設有完善的分卷政策,由教學法、出卷到評分皆有成熟的機制。歐陽校長指出:「適異教學主要為初中的學生而設,我們要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學到力所能及的知識。」校方期望藉着多元化的教學策略,讓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成功感。
歐陽校長認為在學與教中,有必要讓學生看到目標,肯定自己的能力,學校的分卷政策能夠貫徹拔尖及補底,一方面提升對尖子學生的要求,鼓勵學生持續挑戰更高的目標;另一方面,亦讓力有不逮的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付出能夠取得成果,從而建立自信,鼓勵他們凡事都要盡力而為,積極善用各方面的潛質,努力上進。
家長十分認同及支持學校的分卷政策,能夠讓其子女們重啟對學習的信心及興趣,願意付出努力,力爭上游。而初中階段建立自信,讓學生將來學習新知識,新科技,以及持續發展,均能起到推動性的作用。
銜接大專院校 開創多元出路
在升學方面,學校亦在辦學團體的支持下為學生作出策略性裝備,協助他們銜接上大專院校。香港明愛轄下的「聖方濟各大學」為香港第一所天主教大學,重視五大核心價值品德培育。歐陽校長形容聖方濟各大學是明愛中學重要的教學優勢之一。聖方濟各大學的課程一向以對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為主,例如幼兒教育、醫護、資訊科技、社工等,正正能夠給予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的學生一個理想的出路。辦學團體作出前瞻性的學習及升學支援,從中學六年的校園生活,再到「VPM 計劃」的鋪排,讓學校、老師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好好裝備。學校與明愛轄下的大學及大專院校多有聯繫,安排學生參與明愛大專課程體驗日,以及與本港甚至是國內外的大專院校合作,安排參觀活動、舉辦升學面試工作坊和升學講座等,幫助學生規劃升學之路。
前瞻性課程 把握發展先機
學校非常關顧學生未來的發展,在課程設計方面亦與時並進,開辦具前瞻性的校本課程,幫助學生在畢業後有一技之長,把握發展先機。自開校起,學校已開辦汽車科技課程。近年,隨着電動汽車發展,這個劃時代的進步令全球對汽車科技人才的需求急增。學校可謂佔盡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,迎接發展的新浪潮。因多年來的經營及經驗的日積月累,累積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業界的聯繫,亦培養了學生們對汽車以及汽車業的興趣。學校不但有業界的從業員為他們提供緊貼社會需求的指導,校內亦有充足的軟硬件設備支援,不斷維持與時並進的汽車科技課程,更早在 2020 年成功獲取資歷架構第三級別的認證,並與商會業界保持緊密聯繫。即意味着當學生修畢汽車科技課程後,不僅具備了一種高端的專業技能,有能力把握好新世代的機遇,成為 21 世紀社會需求的人才,該技能更是獲資歷架構第三級別文憑的認證,具有社會認受性。
明愛賢才教育計劃 助同學規劃人生
近年辦學團體香港明愛配合政府教育政策,積極推動職業專才教育,推出「明愛賢才教育計劃」(簡稱「VPM 計劃」),從「Vocational」、「Professional」及「Moral」三個角度,給予學生在文憑試以外的另一種培育。「VPM 計劃」以「兩條腿走路」的方針,將職專元素嵌入課程當中,讓學生同時掌握學術知識以及職業上的技能,並具備職業道德。學生在完成文憑試課程的同時,亦同步完成屬資歷架構第三級別的「實用資訊科技及通訊科技文憑」或「醫護教育文憑」,從而銜接上副學位或以上的課程。
作為香港明愛轄下的學校,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同樣引入了「VPM 計劃」,開辦實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文憑課程及醫護教育文憑課程,助學生規劃個人發展,定下目標。歐陽校長指出:「學生需要有自己的目標,若他們看不見前景,看不見目標便容易感到迷惘,但反之,若同學能夠找到自己的目標,便能夠努力做到最好。」「VPM 計劃」無疑能夠照顧到他們的多樣性,找到自己的目標與出路。在「VPM 計劃」下,「課程」與「技能」相互結合,確保同學在畢業前能夠找到自己的目標,裝備好具認受性的職業導向技能,給予他們將來面對社會挑戰時的信心。同時,課程亦兼顧了基礎學術知識,有助學生未來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,而課程獲資歷架構認證更為同學提供了升學保障。
多元活動經歷 提供發展平台
現今社會發展瞬息萬變,學生需要緊貼時代步伐,學校亦深諳這個道理,因此投放大量資源,想方設法為其創造機會,讓他們參與多元化的活動,豐富學生們的學習體驗。歐陽校長表示:「多元活動是我們持之以恆的教學事項,希望讓學生從中能夠接觸不同範疇的事物。」今年,學校更擴展多元學習周的規模,全校師生同步出發參與境外遊學團,讓學生有機會增廣見聞,豐富學習經歷。該計劃帶領學生前往境外,如:大灣區、上海、韓國、新加坡、大阪、台灣等地,旨在配合新時代學生的需要,培養他們建立國際視野,更增進師生間、生生間的深厚感情,獲家長、老師及學生一致好評。
歐陽校長深信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,各有自己的強項與天賦。故此,學校由低年級開始已經積極協助學生發展潛能,同時擴闊眼界。例如為中一級設「戲劇培訓課程」及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舞台演出機會。同時,學校又成立各類校隊,引入頂尖教練訓練學生,包括:羽毛球、足球、籃球、排球、劍擊、田徑、越野跑、室內划艇。教師團隊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本地成長營,項目涵蓋籃球集訓營、歷奇挑戰營、正向教育營、外展訓練營等。此外,學校設立新興運動體驗日、校園競技日等活動,亦將課外活動融入校本常規體育課程內容中。學生得以從不同的經歷中,發掘自己的興趣以及個人才華,在中學的六年時間好好裝備自己,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重視 STEAM 教育 比賽表現出色
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學校一直與時並進推動STEAM 教育的發展,初中起已將「創意科技科」獨立成科;高中則開設「設計與應用科技科」。而新推出「VPM 計劃」中的嵌入式課程「實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文憑課程」(簡稱「DPICT」),更包括了資訊科技應用及影響、創意程式編寫、數碼多媒體及網絡應用等內容。在跨科協作學習方面,學校特別安排人手,推行「STEAM for all」常規課程以及「STEAM for Elite」方針,課程以資訊科技為導向,培育學生在創意學習 (Creative Learning)、運算思維 (Computational Thinking)以及解難能力(Problem Solving) 等方面的能力。相關課程令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在初中涉獵到 STEAM 的基礎知識,能力較出色者則能在課餘時間參加多項水平甚高的學界比賽。
憑着學校對創科教育的重視,以及創新的課程設計,學生在 STEAM 範疇的校外比賽成績尤其卓越,特別擅長 AI 人工智能、IoT 物聯網、AR 擴增實境等創新領域。例如在香港國際編程競賽(中學高級組)中榮獲金獎;連續多年於「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」嚢括個人/團體冠軍、 金獎;海洋公園「STEAM 學生大賽」連續兩年獲得冠軍;教育局及香港科技大學頒發化學家在線自學獎勵計劃鑽石級(最高榮譽);香港數理學會頒發科學評核測驗(金獎)等獎項。
全方位訓輔計劃 建立正向思維
在學習的過程中,老師擔當着無可取代的角色。學校本着有教無類的信念,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,以關愛與熱誠促進他們全面發展。歐陽校長坦言:「家長把子女交託給我們,站在校長的角度,作為教育工作者,我們的責任很大。當學生感受到老師用心支援及陪伴,並從中獲得成效,學生便會脫胎換骨。」因此,校方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愛,並致力於向學生傳達正向價值觀,培育他們擁有個人的品格強項。在節日之際,學校會通過舉辦相關活動促進學生、教師與其同儕之間的社交關係,提升校園內師生的幸福感,達至身、心、靈康健的果效。老師與學生能夠打成一片,關係良好;而學生、家長對老師亦予以信任。歐陽校長分享,有家長表示教學團隊在課堂內外盡心盡力,子女在學校讀書非常開心投入。
學校相當重視學生的訓導、輔導及德育工作,歐陽校長認為,學生變化最大的階段是中二、三時期。因此學校運用撥款聘用三名輔導員,支援學生在成長中的社交、情緒等困難。另外,學校亦為學生提供輔導及生涯規劃活動體驗,如安排學生參與咖啡師培訓、陽光跑、Best Teen 輔導學長計劃、校園歷奇、九巴我要做車長、好心情計劃、成長課等輔導活動,幫助學生保持身心健康,培養正面思維。
學校透過長者學苑、正向教育營等,培養學生對社會的愛心,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學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現備受嘉許,有學生榮獲「元朗區優秀學生」獎、「四維八德踐行獎」;而學校更在「香港義工奬」中獲得民政及青年事務局、義務工作發展局頒發賽馬會眾心行善傑出愛心學校獎,足證學校對學生的品德高度重視,以培育才德兼備的專業人才為辦學目標。